随着大众对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心理咨询已经逐渐被社会接受。然而,与之相伴的也有不少负面言论。这些言论本身无可厚非,但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偏颇观点。
比如,部分批评者认为心理咨询过度聚焦童年创伤,或者质疑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行业内确实存在部分受训不足的从业者,可能因自身经验局限而给出不恰当的评判或指导。这也正是正规心理咨询需要持续督导的重要原因。因此,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通常不会特别便宜,因为它包含着专业成本。
心理咨询以心理学为核心,但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结合社会学、哲学等视角。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将社会问题对个体的影响转化为可以干预的心理过程。
随着从业者数量增加,行业内确实存在一些不够专业的情况。但反观其他服务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正如20年前打假歌曲《雾里看花》所揭示的,选择心理咨询师需要理性判断,不能 仅凭外在包装。
虽然找到匹配的咨询师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通过以下方式可以显著降低试错成本:
- 了解咨询师的学历、受训时长和督导经历
- 个人分析经历可作为加分项(非强制要求)
- 在初次访谈中感受相处是否舒适
- 确认咨询师的流派是否匹配自身需求(例如:沙盘游戏适合儿童及语言表达受限的成人;精神分析适合探索深层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试错成本未必源于咨询师不称职,还可能涉及其他因素。正如我的团体老师所说:"有时来访者的改变需要一个契机。"当然,相比购买普通商品,不专业的心理服务确实可能造成更深的伤害。因此建议:
1. 谨慎开始咨询
2. 过程中倾听内心真实感受
3. 不满意时应尝试表达诉求,不回避表达不舒服的感受
4. 若诉求未被理解接纳,及时更换咨询师
通过系统筛选,通常能够找到相对匹配的咨询师。在此特别强调:追求咨询师的"完美"实在没有必要。试问: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完美的人或完美的关系吗?
最后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必须避免的咨询师:
- 与来访者发展双重关系(私人友谊、情感关系或合作关系等)
- 持续否定来访者的主观体验
一旦发现这些情况,无论对方资历如何,都应果断终止咨询了。 |